废水泵由专家“把脉”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12月10日,为期5天的2007年“技术创新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结束,来自产学研各界的院士专家一行通过开展学术报告、与企业座谈交流、现场调研等,着力指导和帮助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面、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能力。
我省矿产资源丰富,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产业正在加快发展,但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中,技术装备总体落后,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省经贸委提供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6850万吨,而目前年综合利用量约1700万吨、综合利用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开展‘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座谈交流和现场调研,提供国内最新技术利用情况,引导企业坚持产学研结合,最终通过技术开发形成规模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的技术含量和利用率。”率队的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工程院院士王淀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贵州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磷石膏、赤泥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低的关键因素是技术装备落后,要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从源头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综合考虑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不同部门、不同利益的关系需要统一协调,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从政策环境、长远发展、企业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每年产生380多万吨废渣磷石膏,急需开发相对温度较低的磷石膏分解技术,其分解设备、窖气净化设备和廉价的还原剂等是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深入该公司现场考察后说,磷石膏的综合开发利用还有待于改进装备技术,重点向建筑材料领域发展,并就一些具体项目与该公司形成共识,拟定合作开发意向。
与节能减排任务相结合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电安顺发电有限公司多年来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专业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如今节能减排任务已是迫在眉睫。”该公司总经理李占平希望院士专家们能出谋划策,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中国墙体研究院院长肖慧在该公司对粉煤灰各类物质含量比例进行了解后,建议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可考虑生产加砌混凝土,与蒸气砖合作开发效果更好,而且现在技术设备成熟,运行成本也低。原国家建材局墙体司司长陶有生补充说,要关注当地城市规划情况,了解市场对建材的需求量,同时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确保产品卖得出去,真正做到循环发展。
现场交流咨询会上,院士专家一行与我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代表进行了广泛交流咨询。面对中铝贵州分公司提出的锅炉投加石灰石后水泥厂是否能做生产原料、粉煤灰中含碳量高还能不能进行回收利用等问题,王淀佐院士说,生产工艺流程注重上下紧密结合至关重要,选矿时就要考虑高效、合理、综合利用,含碳量偏高可采取燃烧方式,除掉或降低碳的含量,才能用于生产水泥,达到好的效果。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这次交流咨询的热点话题。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赵秀芳提出:用什么技术能把高炉废渣的排量降到最低、产生的高炉废渣能否用于化肥原料。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特聘教授陈景说,降低炉渣量关键就是提高冶炼技术水平,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由于炉渣含有铅,所以不能直接用来生产化肥,必须采取分离法,但成本较高,建议作为水泥原料利用。
省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唐波提出,工业固体废弃物用于生产哪类建筑材料前景最好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李辉结合当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指出建筑材料中墙体材料的发展前景看好,而且墙体材料中发展保温材料类如加砌混凝土、空气烧结砌块很有前途。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以“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为契机,结合当前存在关键技术难题,与院士专家广泛开展交流咨询与合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省经贸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由于此次“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目标明确,重点围绕烟气脱硫石膏、磷化工行业磷石膏、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方面向中国工程院提出了20多条希望院士专家帮助解决的技术难题。企业与院士专家取得密切联系后,通过信息资源、社会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展长期技术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据悉,我省2004年和2005年开展的两次“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中,院士专家与地区及企业签订了10多项合作协议,解决了20多项技术难题。其中,帮助解决的湿法磷酸净化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后,使我省磷化工跃居全国领先地位。
耐腐蚀脱硫泵 耐腐蚀脱硫池泵 耐腐脱硫泵 耐腐脱硫池泵